田都元帅乃戏神、道教护法神,亦称田元帅、田公元帅、田府元帅、相公爷、又称会乐天尊、天帝子等,与西秦王爷、老郎神、二郎神一样都是音乐界、戏剧界的祖师爷(保护神)。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一,便是田都元帅圣诞。

 

田都元帅讳名雷海青,这个名字的来源有好几个,一说是跟随其农民养父之姓。第二种说法则是雷是母亲的姓,田都元帅的母亲因为感应了翼宿星君下降而有孕,但古早时女子未婚怀孕并不光彩,因而被赶出家门,之后田都元帅的母亲在田野里生下祂并取名雷海青。还有另一种说法是田都元帅在襁褓中被遗弃在田中,恰逢一木偶戏班途经该地,将他收养,见他头上戴的帽子绣有一雷字,就取名雷海青

 

信奉田都元帅的信徒们都忌食鸭肉、螃蟹。这是因为在传说中,田都元帅襁褓时因面部发黑,家人认为不祥,被遗弃在田边;受毛蟹吐唾沫餔育、鸭子含食喂养才得以维持生命,后被善心农民拾回养育。故其神像的脸上,常刻绘有螃蟹图腾;依不同地区,蟹有画在神像额头或口部等处,均是表达感恩之意。因此在田都元帅诞辰,与其祝寿之时,信众皆不以鸭母及螃蟹为祭品,

 

另一个说法是,田都元帅雷海青脸上所绘的蟹,是因为田都元帅生前,在皇宫御宴时,不胜酒力醉倒,公主觉得可爱,便用红石朱涂红他的脸孔,又用墨笔把嘴唇周围画成螃蟹形,额头上倒写一个“春”字。田都元帅不知公主戏弄他,酒醒后用镜子一照,发现面容改变,再也擦试不掉,因此,其信奉者与戏剧从业者也就不吃蟹,也不供奉以螃蟹。

 

田都元帅红脸造型的另一个传说则是唐天宝十四年(公元755年),节度使安禄山、史思明在范阳擧兵叛变,占洛阳、入潼关,攻陷长安城,逼走唐明皇,把雷海青以及教坊梨园子弟和宫廷乐官三百余人都掳进洛阳城,在凝碧池设宴庆功。安禄山为显示威风,令雷海青和众乐官弹奏琵琶宫乐,叫宫娥妃嫔歌舞助兴。雷海青义愤填膺,拒不演奏,更是当场怒骂安禄山,安禄山恼羞成怒,喝令手下用刀剜雷海青嘴唇:骂一句,剜一刀;再骂一句,再剜一刀……先后剜了十刀!

 

即使血流满面,雷海青仍然骂不绝口;安禄山暴跳如雷,急令将其舌头割掉,然只见雷海青口含鲜血,强忍剧痛,拼尽全力的将手中琵琶对准安禄山的头部掷去!安禄山把头一偏,肩部被击中;琵琶砸碎,琴弦断裂。

 

雷海青满面红光,威武不屈,恰似一尊金刚菩萨,大义凛然,屹立殿中!殿上数百人众,个人看了骇然……然当殿受辱安禄山的气急败坏之下,立命刀斧手把雷海青绑到戏马殿前,砍成四腿,车裂示众!刀光剑影之下,雷海青英魂直沖霄汉,洛阳城万民泪如泉涌!

 

安史之乱平定之后,唐玄宗从四川避难归来,获悉雷海青忠贞不屈的悲壮事迹,倍加钦敬,颁旨追赠他为“唐忠烈乐官”、“天下梨园都总管”。唐肃宗时又加封为“太常寺卿”,受万民祀拜。这也是田都元帅为何被尊为梨园老祖的原因。

 

同时,玉皇大帝知情后,特赐为“九天风火院忠烈大元”,敕封为人间戏神,主管梨园歌舞,又封玉犬为“灵牙将军”,以护卫三太子,民间称为“天狗”、“白牙精”;那风、火二童为左右副将,金鸡为随从侍郎。

 

自此,民间把他塑成红面将军,嘴唇周围刻有十道刀痕,形如毛蟹,就是体现雷海青面对强暴不屈不挠、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坚贞不渝,忠君爱国的高尚情操

 

至于雷海青为何被尊称为“田都元帅”,则是另一个传说:

在南宋末年,端宗皇帝被元兵追赶,从海道逃往莆田途中,突遇风浪,万分危急之际,雷海清在天上显圣,带神兵救难,海面风浪顿时平静,君巨得以安然脱险。端宗惊魂稍定后,翘首仰望,但见云端上有一支天兵,护拥着一尊天将,帅旗上镶绣“雷”字,因“雨”头被云雾遮蔽了,只隐约露出下边的“田”字,端宗误认是姓“田”的神将救驾,于是颁诏天下,大塑金身,广为奉祀,赐名“田公元帅”,四时香火供祭,以昭威恩、崇仰之意。后经仔细考证,原来是《雷海青》的神灵护驾,遂更加肃然起敬。


在中国的闽南地区,流传着这么一首讲述新年习俗的民谣:“初一场,初二场,初三无姿娘……十五上元圆,十六相公生。”这里说的“相公”,指的便是田都元帅雷海青,而正月十六是泉州地区田都元帅的公祭日。

 

在马来西亚,田都元帅与林府太师被认为是九皇大帝的护法,九皇大帝宝诞期间也会隆重的举办迎接田都元帅仪式。

 

在这两个行业的朋友,必须要在农历六月十一日向田都元帅祝寿,可以获得田都元帅的庇护。


第一种是从事艺术表演的演艺人员,以广义的艺术表演来说,只要是以戏剧、乐器演奏、舞蹈等为工作的朋友,都受田都元帅护佑,自然是要去庙里向田都元帅好好祝寿的。

 

第二种则是军警人员,广义上来说,军人、警察、消防员、保安人员,都算是广泛意义上的军警人员。或许有人会问主管天下梨园的田都元帅跟军警人员有何关系,但请别忘了田都元帅在殉国后曾显灵率领天兵天将救驾,被皇帝封了元帅与都元帅两个军衔,说祂是军警人员的守护神其实一点也不为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