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一年的农历六月六日是天贶节,又称天贶圣日。传说这是天贶节上天赐给、赠予的节日。是个补运的好日子,建议大家不妨到庙里走走,求寿、补运、补财库,以加强自己下半年的运势、增加事业运等,同时也提醒大家,在求财与功名前,一定要先忏悔,请求神明赦免自己过去无意犯下的罪行,也就是求赦罪,只要够诚心,就能得到玉皇大帝的开恩加持。

但是,除了上述的说法,你们是否有听说过这样的谚语:“六月六,家家晒红绿。”“六月六,家家晒龙袍。”“六月六,人晒衣裳龙晒袍。”, “六月六,猫儿狗儿同洗浴。” 这几句话,说明了华人民俗传统中,一个近乎被遗忘的日子:天贶节。在古老的过去,每年的农历六月六日,我们的先祖们都会把家里的衣服、书籍拿出来曝晒,有的还会替猫狗洗澡。

相传这节日起源于宋真宗赵恒。某年的六月六日,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,遂定是天为天贶节,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。根据《宋史·真宗纪》的记载:“真宗四年,诏以六月六日天书再降日为‘天贶节’。”此节仅限于伪托“天书封祀”,故该节逐渐演变为“六月六”节。

但是六月六日天贶节的传说在民间可是众说纷纭,有着好几种的传说,下面给你一一列举:

有人说这个节日是道家的称呼,认为是道教元始天尊赐书于人间;有说传说是玄女赐给宋江一部天书,让他替天行道,扶危济贫; 还有说此节俗起源于唐代,唐代高僧玄奘从西天取经回国,过海时,经文被海水浸湿,于六月初六将经文取出晒干,后此日变成吉利的日子。

因为有六月六降天书的传说,民间又认为当天是龙晒鳞的晴朗日子,整个节气又处于盛夏,多雨易霉,这种多雨天对书籍、衣物都十分不利,因此只要遇到晴天就要进行曝晒。所以有晒衣物、器具、书籍的风俗,同时也把小狗、小猫等宠物轰下水洗澡。俗谚云:“六月六,家家晒红绿。”“六月六,家家晒龙袍。”“六月六,人晒衣裳龙晒袍。”

其中,“六月六,人晒衣裳龙晒袍。”这一句谚语,在中国扬州一代有这样的一个解释:说乾隆皇帝在扬州巡游的路上恰遭大雨,淋湿了外衣,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换,只好等待雨过天晴,将湿衣晒干再穿,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,因而有“晒龙袍”之说。

清代以来,农历六月初六,上海城隍庙东园晒袍会,成为重要的节事活动,那个时候的上海人在这一天晒衣物,场面一定是很壮观的。六月初六,是民间传统“晒书日”。此日,若阳光充足,文人喜欢将家中藏书、书画取出,铺晒于阳光中,令书页浸透光线,驱赶藏匿其间的书虫。

其实,炎炎夏日大伏天,是最好的晒书时机。据说,这个“伏天晒书”也不是从宋代起,魏晋时代就已经开始兴起,不过时间上是农历的七月七日。《晋书》上记载:“郝隆七月七日出谷中仰卧,人问其故,答曰:‘我晒书。’”以后,才逐渐演变为六月六日晒书。

另还有一个故事,清代大名鼎鼎的词人、学者、藏书家朱彝尊(1629-1709),他是离上海很近的浙江嘉兴人。康熙年间,著名学者满腹经纶的朱彝尊,在六月初六这天袒肚露胸晒太阳,戏称为“晒书”。恰好被微服出巡的康熙看见,后经交谈和面试,封为翰林院检讨,负责撰修明史,留下一段佳话。此后,读书人都要在六月初六这天晒诗书、晒字画,后来逐渐演变为“晒书节”。

江苏东台县人,在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,并吃一种用面粉掺和糖油制成的糕屑,有“六月六,吃了糕屑长了肉”的说法。

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,叫做翻经节。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,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,捞起来晒干了,方才保存下来。因此寺院藏经也在天贶节这一天翻检曝晒。

在古中国,农历六月六是传统夏闲,可准备秋冬衣物,随着农耕技术改变,夏闲时间改变,这一节日渐渐的失去其存在的基础,也逐渐的被人们所淡忘。

注:(贶这一字念“矿”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