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华人的传统中,除夕吃了团圆饭之后守岁是每年农历新年必须要做的事情,在吃完年夜饭之后,一家人围在一起聊天打牌玩游戏甚至是到屋外放鞭炮直到过了午夜12点甚至是直接到天亮,然而为什么要守岁,其来源又是什么呢?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!

 

从历史上来说,在古中国的汉朝就已经开始,而最早出现记录守岁的文献则是在外晋南北朝时期,晋朝周处《风土记》有记载:除夕之夜,各相与赠送,称为“馈岁”;酒食相邀,称为“别岁”;长幼聚饮,祝颂完备,称为“分岁”;大家终夜不眠,以待天明,称曰“守岁”。

 

至于传说的话,那么最出名的当属当”年”的传说,相传这头叫做年的怪兽每年除夕都会到人间兴风作浪,但是人们对他无可奈何,只能逃到深山。后来某一年的除夕,来了一名乞丐模样的老人,穿上了红袍,并在窗上贴红字,然后在院子里点燃爆竹成功把年惊走。从此以后,每年除夕的这一天,大家都会贴对联、放鞭炮,灯火通明过一夜。

 

另一个关于年的传说则是来到人间作乱的年虽然能够伤害人,但却只能够伤害到已经睡觉的人,对于还清醒的人无可奈何,因此当时的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,并称作年关

 

为了度过这个难关,人们想出了度过年关的办法:每到这一天晚上,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,熄火净灶,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,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,躲在屋里吃年夜饭。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,所以置办得很丰盛。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,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,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,平安地度过这一夜,吃过晚饭后,大家都不睡觉,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。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。